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6篇
  免费   464篇
  国内免费   588篇
林业   572篇
农学   487篇
基础科学   1361篇
  1021篇
综合类   3644篇
农作物   116篇
水产渔业   176篇
畜牧兽医   276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13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288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32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518篇
  2011年   568篇
  2010年   481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397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406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结果显示:①农户家庭总收入和净收入退耕后2004年,分别增长41.54%、62.95%,且退耕后农户家庭收入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②农户家庭生活和文化消费总支出退耕后2004年增长率分别为37.28%、51.17%,且退耕后农户家庭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支出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③恩格尔系数退耕后2004年下降了3.56%,说明退耕后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④农户家庭就医率和适龄儿童入学率上升到了退耕后2004年的84.5%、97.8%;⑤生态环境建设在我省干部和农户心目中的地住逐渐提高,说明生态环境建设在我省干部和群众中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2.
蔡敏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130-131,143
从社会林业参与性的角度,提出了发展龙头林业企业,推进生产的区域化和产业化;注重实效,发挥科技示范户的示范与辐射作用;合理引导,充分发挥"民工经济"效应;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健全与完善乡村科技推广体系的乡村社会林业发展的项目带动策略。  相似文献   
63.
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预测其发展趋势对森林资源的宏观经营决策和管理十分重要。本文根据金沟岭林场的实际情况,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混交林可变密度蓄积量BP网络模型,采用回归方程适应性检验法分别对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适应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模型是实用的,不存在系统偏差,表明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森林资源进行预测是可行的,可以满足林业生产经营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4.
与众多解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视角不同,文章立足于剖析农村税费改革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从统一城乡税制、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对城乡二元结构的触动和撞击,揭示了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经济社会领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提出解决路径和对策时,提出了与农村税费改革紧密相关的统一城乡税制、统筹城乡公共品供给、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和改革就业制度五个方面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65.
对照有关设计规范、规定、标准,列举了目前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设备选型、管网布置、制图等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6.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one of the most productive (and most neglected) uses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 forestry development projects is to examine foresters' beliefs regarding rural peoples. This suggestion is illustrated with data from the Forestr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Pakistan's first nation-wide social forestry project.The operational component of this project, intended to assist small farmers to cultivate trees on their farmlands, ran into immediate difficulties. Many of the foresters involved insisted that small farmers were simply not interested in tree cultivation. A comprehensive base-line study subsequently was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this belief.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nfirmed by the subsequent experience with the project in the field) varied markedly from the foresters' beliefs.While many of the foresters believed small farmers were opposed to having trees on their farms and would not agree to plant trees under the project, most farmers already had trees on their farms and expressed interest in planting more; while many foresters believed farmers would only be interested in planting large blocks of market-oriented exotics, most farmers requested small plantings of multi-purpose native trees; while many foresters believed farmers would plant trees only for market sale, most farmers requested trees to meet household needs for fuel and timber; and while many foresters did not think that increasing supplies of fuelwood could reduce the burning of dung, all of the evidence provided by the farmers suggested that it would.The disparity between farmer reality and forester belief is attributed to failures on the part of both foresters and social scientists — failure by foresters to distinguish their non-empirical beliefs about farmers from their empirically-based knowledge of trees, and failure by social scientists to recognize the belief systems of foresters as a legitimate and important object of study. Their study comprises three parts: finding out what the foresters think the farmers want, finding out from the farmers what they actually want, and then analyzing and explaining the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67.
洪端芳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155-157,169
以福建省数字林业网络构架与延伸技术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实现国家、省、设区市、县、乡级林业管理部门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网络构建与延伸技术方法和实现过程。通过网络构建与延伸可以实现纵向与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横向可以与福建省其他相关行业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从而加快林业信息化过程,进一步提高了林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满足建设生态省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推动福建省林业现代化和数字林业进程,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8.
日光温室内作物干物质积累预测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有效结合神经网络和作物生长模型预测目光温室内作物干物质积累的方法,该方法既解决了经验模型的解释性和广适性差的缺点,又解决了机理模型难以理解和使用、输入多而输出欠稳定的不足。以有效光照积累和有效积温作为输入参数,以作物的干物质积累作为输出参数建立神经网络,利用大量实测数据对神经网络结构进行训练,建立作物干物质积累与有效光照累积和有效积温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干物质积累进行预测。并以目光温室内黄瓜为例,采用此方法对其进行干物质积累的预测,与实际测量结果相比较,误差率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69.
梁川 《林业与社会》2005,13(4):7-13
作者从社会人类学的角度,阐述了森林周边社区的村民自助组织是社区森林可持续管理的重要载体的理论依据.作者以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恢复与保护项目为案例,深度剖析了村民自助组织的成立的过程和产生的作用.森林的有效管理有赖于当地社区的有效组织和集体行动,村民自助组织是开展集体行动、管理森林资源的一项必要的社会工程.作者认为建立村民自助组织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是社区森林管理的必要条件,加强社会工程与森林的恢复与保护的联系,还需要社区组织对森林管理的进一步投入,进一步协调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创收活动的矛盾,同时,赋权的过程还需要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对村民自助组织的认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70.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和方法 ,根据相关系数法选取与台州市 7个县 (市、区 )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相关关系都比较密切的 14个气象因子 ,然后进行主成分分析 ,在此基础上 ,将前 6个主成分的主坐标值作为样本的输入特征 ,建立以 7个县 (市、区 )马尾松毛虫有虫面积为期望输出的BP网络预测模型 ,结果表明 :所建立的BP模型 ,具有令人满意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当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 4个时 ,7个县 (市、区 ) 3组预留有虫面积 3a预测结果的卡方检验为 :η=7.2 92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